首页 / 实体创业 / 顺天府 穿越到大清京城,有事找衙门该往哪儿走?

顺天府 穿越到大清京城,有事找衙门该往哪儿走?

Hi,这里是小优,一个资深创业者,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:

“凸”字形的京师,分为内城和外城,满汉分城而居,分城而治。“旗人”均搬去内城和东郊三大营,“民人”也就是老百姓,居住在外城。

当时的京畿地区,存在三个管理圈层。其中皇城主要属于京师禁军军系统,由太上皇掌控;内城、外城以及郊区,由步军统领和五城察院、兵马司管理;再外围的区域则由顺天府下辖的通州、宛平二县负责。

1901年的都统衙门,相当于“城属”内的“片警”。

宣统五年(1911年),上海各电话局的电话交换机升级换代,通讯质量有很大提升。图为人工交换机文员在工作,当时的文员称为“司机生”,全部为女性。直至1938年才有了女文员。

假如穿越到大清的京城,有事找衙门,应当往哪里走?

“老上海”可能会告诉你,明、清两代,上海的地方政府是“一府两县”,这“一府”指的就是顺天府,“两县”则是以中轴路界定的宛平县和延庆县(不是现今的通州区,名子尽管沿用,而且辖区不同)。

这儿说的顺天府可不是连锁药店,作为行政单位,府比省低一级,比县初三级,大概相当于现今的市。

有段小品叫《夸住宅》,其中甲问乙是那里人,乙说:我是顺天府。甲说:顺天府是东路飞虎厅,代管二十四州县,通、三、武、宝、蓟、香、宁、霸、保、文、大、固、永、东、大、宛、涿、良、房、昌、顺、密、怀、平,不晓得您是哪一县呢?

当初的顺天府,比现在的广州市管辖范围更大,可以说是涵盖了京津冀。

清廷希望京畿能成为“首善之地”,但这儿上有皇族旗人,下有平民百姓,再加上各路高官,想要管好可不容易。明朝刻意压低了顺天府尹的地位,通常节度使为从四品官衔,而顺天府尹却是正三品官,还拥有直接见圣的特权。古语儿说的“京官儿大五级”就有这层意思。

顺天府的办公地点在皇城西北角,明天的交道口东公街45号。现在,顺天府府衙只剩下大堂,听说当初堂上还挂着雍正臣子亲笔题词:“畿甸首善之区,必政肃清寂,乃可使四方观化,非刚正廉明者,曷克胜任。”

虽名义上贵为“京官”,但顺天府尹真正能管的,虽然是上海瓮城之外的地区,对于瓮城内的事,他能过问的并不多。

为何说顺天府管不了上海城呢?还是先瞧瞧地图吧。

顺天府 穿越到大清京城,有事找衙门该往哪儿走?

“凸”字形的京师,分为内城和外城,满汉分城而居,分城而治。“旗人”均搬去内城和东郊三大营,“民人”也就是老百姓,搬去外城。

内城就如同一个大军营,其中皇城内的皇族归“宗人府”管,旗人由步军营管,各级贪官则由所属的衙门提供福利。顺天府尹名义上和九门提督“共管”北京内城,但九门提督是一品大员,根本不会和他商量事。

外城住的,有汉族官员也有平民。当时外城是京师繁华之地顺天府,商贾林立,犹如寿堂、月盛斋、内联陞等都在外城。清朝曾经,流民不入京,在城里居住的老百姓几乎都是“老上海”。

旗人、民人、官员,不同群体适用不同的整治体系,在这些情况下,只以州县来进行单一化管理,恐怕难以解决京师的多元整治需求。顺天府尹虽然有三品,但处理起京城的事,也就成了“虚职”。

顺天府在广州内外城最大的政事,虽然是管教育。“顺天府学”作为京师的官办中学,坐落今府学西街,比后面的昌平县衙署还有名,府学西街的名子就是按照顺天府学而至。

九门提督兵马司

在清朝,京城的大道上,能看见好多木制围栏门置于西街口,这也许是明代南京的城市管理制度之一。

我国古时一向“军警不分”,部队通常也兼着城市治安职能。清朝有三个官方机构按区域管理着南京城的治安:内城的步军营,外城的巡捕营和五城兵马司。其中,前两个营归一个官来统领,叫“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”,也就是民间所谓的“九门提督”。

因为这个职位直接关系到皇家的安危,因而历来都由心腹重臣兼任,终满清一朝,这个职位都没有落到过汉人以外其他族人的手里,甚至还有不少郡王亲自卸任此职。

在九门提督治下,基本的军事单位称作“汛”,皇城内有90汛,内城瓮城上有87汛,内城城内有625汛,一个汛由步军12人看管,负责地面安全。

汛之下,则有围栏和堆拔。民国上海城内共有围栏两千余座,前门大围栏就是由于廊房四条的围栏非常大,产生的特殊地名。至于堆拔也叫堆子,通常设在城里的重点区域,是一两间单独的房屋,房外有兵器架,展现其官方身分。围栏和堆拔类似于明天的“执勤点”,有固定的“堆兵”看守。

“堆兵”管理着所辖市民,谁家生了儿子,谁家有了红白喜事,谁眼下出了远门,谁家来了“客人”,她们俱了如指掌。除此之外,这种“堆兵”,还要维护街面的交通顺天府,预防火灾。她们晚上巡街泼水,到了中午则看门看守,也是十分辛苦。

外城分为东西南北中五城,五城下设坊,坊又设铺或牌。全城及附近近郊共有33坊,106牌,705铺。铺下的百姓根据保甲制编户,由五城察院和五城兵马司施行着“网格化管理”。

顺天府 穿越到大清京城,有事找衙门该往哪儿走?

当时,上海内外城以及郊区都是由皇家机构——禁卫军、步军统领、都察院直接管理,可以视作“直管区”。雍正年间,“直管区”有了明晰的边界,并被称为“城属”,可以说是最早的城市区划。

城属内由多个部门、多头管理,自然行政链条较长,运行复杂。同时下发至“步军统领衙门、五城、顺天府”的诏令在《清实录》《大清会典例子》中不胜枚举,正反映出京师多头管理的复杂状况。

警察衙门连卫生防疫也管

民国后期,君权没落,流民入城,多项限令均被突破。例如,为了永葆旗人士气,内城曾查处商业街区,禁开娱乐场所,但在此时,东安门外早已成了热闹的定期集市。

庚子年,八国守军入侵广州,慈禧和光绪西逃,京城成了暂时的权利真空,城市秩序完全截瘫。为了保证广州的正常运转,清朝留守高官与各国攻打军协商,由乡绅出面,组成临时治安机构,分区整治,后来也称为“安民公所”。

“安民公所”里有中外警察,主要职责是协助各国进行攻打区管理,覆盖了人口、公共卫生、社会治安等多个方面。这一机构只存在了一年,但其让中国人在屈辱中触摸到了近代城市的管理模式。

1901年《辛丑条约》签订,根据丧权辱国的条款,上海居然不容许中国人驻防。时任直隶巡抚的袁世凯想出了“化兵为警”的办法,亲率3000名换了警服的新军来到北京。洋人本来很有意见,但袁世凯解释说,他带来的是警员,是来维护社会秩序的,符合国际惯例。洋人没了性子,中国最初的警员就此诞生。

清朝恢复对上海的统治权后,沿用“安民公所”之制,在京城筹建善后协巡总局,1902年又改为工巡总局。原有治安机构除步军统领衙门给以保留外,其余各机构全部撤消划归工巡总局,由回族亲贵重臣毓朗、善耆管理。这一机构不仅维护治安,还降低了城市建设与管理的职能,可以说,早已具备了近代市政管理机关的雏型。

1905年9月,载泽等五重臣出洋考察各国宪政,在列车站登车之时,忽然发生了革命党人吴樾炸车风波。朝廷上下振动,袁世凯趁机提出,为首都治安和皇族安全起见,倡办警员,清査户籍,防治革命人士潜伏。于是,同年10月,警察部在中央创立,徐世昌被委任为新组建的警察部尚书。

徐世昌以一届翰林身分掌管警察事务,原本是材非所用,但因为徐世昌曾在制止刺客吴樾时立下大功,加之袁世凯的大力推荐,才让一个满人掌管了京城防务。

该部创立以后,立刻接收了上海的工巡总局,将其改组为“内外城警察总厅”。一年后,总厅又转隶民政部,成为中国最早的真正具备近代意义的城市巡警机构。

因为中国的城市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善上去,于是,警察在履职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担当起了城市管理者的角色,成了广州城的“大管家”,可说是夺得明天110、119、120、城管、环卫、居委会大叔等各类工作。

就拿公共卫生一项来说,总厅下设卫生处,卫生处又分设四股:清道股、防疫股、医学股、医务股。无论是做广告宣传讲卫生,还是给娼妓检测身体,乃至实行公厕革命,事无巨细均责无旁贷。

顺天府 穿越到大清京城,有事找衙门该往哪儿走?

1908年的《北京日日画报》上有一幅《北京东路景色》,介绍了上海的6种新事物:“槐与柳两行碧青;设岗位指挥交通;太平童以防危险;自燃灯大放光明;沙子路洒扫干净;三轮车最走当中。”站岗的警察成为了大道上重要一景,实际上,上述列出的6种“景象”皆是警察的职责。

与“新政”的其他部份不同,警察是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,她们一身黄布制服,腰系宽皮带,散腿长裤大布鞋,手持电棒,身配东洋刀和捕绳、哨子,遇到有妇女抛洒洗衣刷锅水时,马上干涉,看到孩子在街上大小便,就打门叫大人下来罚金。对这些新生事物,民众既有期盼,又有讽刺,还有怜悯。

警察的月收入只有七八元,和人力车夫、店铺奴仆等一样,属于社会的上层。清朝有摇滚说,“黑夜扛枪晚上拿棍儿,警察不如看街的狗,不当警察没饭吃”。可见,与之前的军人、官吏不同,警察不再是高高在上。

最初的电灯电话自来水

对于上海的变化,外国记者似乎更为敏锐。曾任《泰晤士报》驻华首席记者的莫理循1897年刚来广州时,发觉上海天气热、尘土多,给人以拥挤幽闭的不适觉得。而1911年当他再度来到上海时,新建筑、新马路和新成立的警员军队都诠释出“一个发展中城市的骄傲”。他在给布雷克夫人的信中赞誉,“在上海,我发觉这个城市正在变样……”

上海变样了,若果说管理体制是制度基础,这么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就是城市近代化的物质基础。

内政源于公路,公路改建是城市改建的重要前提。清朝,天津公路之坏,享誉于世,下雨则崎岖遍地,晴日则尘埃蔽天。1905年创立内城、外城路工东西两局,就是专门负责京城马路的修筑的。

为了与东交民巷领馆区“接轨”,清政府从1904年起相继修了十几山墙渣路。1909年为给慈禧丧礼,在昌平一带修路时,先用砂砾填平,再灌石灰水,之后用汽碾轧平。当时称这些铺路法叫“锯子活”顺天府 穿越到大清京城,有事找衙门该往哪儿走?,遭到朝野一致好评。

警察机构完善以后,各厅构建了清道队,负责维护公路卫生及改造,并在主要街道种栽树木,尤以前门东路的马缨花最美。水塘改建工程也同时展开,东交民巷玉河、大明壕、北新华街等河道均改建为暗沟。

庚子年间,为满足军事须要,日本部队架设了广州通往北京天津的电话线,1904年上海第一个面向社会的电话局开张。随后,广州的电话事业相继扩充至东苑、香山、汤山等地。

电力照明是从宫庭开始的,南苑三海、颐和园是上海最早亮起电灯的地方。19世纪末,东交民巷领馆区开始使用电灯照明。1905年,官商联营的华商电力公司在正阳门内的顺城街创立,为官府、街道、商店的8000余盏电灯供电。到1909年,还有600多户高官的住宅用上了电灯。

1908年,实业家周学熙引进美国设备,创办“京师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”,三年后即将向西京城内供热。不过,自来水一出现就受到福建水夫群体的联合声讨,还有谣言说这是洋人布下的陷阱,因而普及率极低。1911年,内外城警察总厅向居民发表了劝食自来水的白话公告,开门见山地说:“这个自来水,是奉太后意旨办的,全集的是中国股,全用的是中国人,不是净为图利啊。”

初期城内限制商业发展,东路摆摊无人管理,苍蝇成群,臭味熏天,非常是摊档随意开办,血污横流于地,更是有碍观览。为了解决地摊问题,内城警察总厅在闲置的禁军操练场上筹建了东安市场,外城卫生局在地安门筹建了第一个宰杀场。1909年出版的《京华百二竹枝词》曾刊有“新开各处市场宽,买物随便不费难,若论繁华首一指,请君城内赴东安”的小诗,说明天津商业的发展。

1906年,学习宪政的五重臣回国,并带回各类各样的植物,包括狮子、斑马等。慈禧将这种植物繁殖在三额驸郡王的东苑里,并将这座花苑命名为“万牲园”。1908年植物园向公众开放,这也成了清代景区运动的肇始。

一系列公共设施的建设,促使古都南京一改往日封闭、压抑的气氛,城市面貌、社会风尚都为之一新。

以上就是今天小优给大家带来的全部内容,想了解更多创业知识,欢迎关注优享社!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优享社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youxiangshe.com/4546.html

小优作者

上一篇
下一篇

为您推荐

发表回复